肉漫屋

信息中心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信息中心 > 科研动态 >

肉漫屋 樊良鑫与刘立杰等在新型AIE分子的设计与潜指纹可视化识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10:07 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近日,我院樊良鑫和刘立杰老师在喹唑啉酮类AIEgens的构筑及高分辨指纹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。该工作构建了基于喹唑啉酮(QZO)的TICT型的AIEgens。这一设计策略成功将传统ACQ材料转化为具有显著AIE特性的新型荧光分子,用于潜指纹的高分辨成像取得了优异的效果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《Materials Horizons》,IF = 10.7,DOI: 10.1039/d5mh01320h。
       潜指纹作为个体身份识别的重要载体,在法医学、信息安全、防伪技术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然而,传统的潜指纹显影技术存在操作复杂、对比度低、无法实现清晰度较高的成像等局限性。荧光成像技术虽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,但传统荧光材料在高浓度下易发生聚集诱导淬灭(ACQ)效应,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。近年来,聚集诱导发光(AIE)材料的出现为解决ACQ问题提供了新思路。研究团队创新地在喹唑啉酮(QZO)核心结构的3位和11位引入二苯胺(DPA)供体基团,构建了具有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(TICT)特性的新型AIEgens。这一设计策略成功将传统ACQ材料转化为具有显著AIE特性的新型荧光分子,用于潜指纹的高分辨成像取得了优异的效果。
 
       该类分子呈现强蓝色荧光和超长磷光寿命,对汗腺分泌的脂质具有特异性“turn-on”荧光响应。除锡纸外,新型AIEgens材料也可实现不锈钢、橡胶、陶瓷等光滑基地上前指纹1–3级指纹特征的高对比度成像。此外,新型AIEgens材料对老化指纹也表现出优异的可视化能力,能够有效分辨指纹的1-3级特征。机制研究表明,该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疏水性和界面亲和性,还能在指纹脂质的高粘度微环境中抑制分子内旋转与非辐射衰减,从而增强荧光发射。
       该研究成果近期以“Overcoming ACQ: DPA-modified TICT-type AIEgens for high-resolution and multilevel latent fingerprint visualization”为题发表于材料领域知名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(DOI:10.1039/d5mh01320h)。河南农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通讯单位,樊良鑫老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,刘立杰老师和许志红老师(许昌学院)为共同通讯作者,工作内容由硕士生朱鑫鑫和武完瑾完成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河南省科技攻关及河南农业大学“拔尖人才”等项目资助。
全文链接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25/mh/d5mh01320h
PDF: //pan.quark.cn/s/fef315a7c8b2